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For you, I went around the mountain.

Yesterday’s Sunday message (Note 1) ended with these words from God: “ Because of you, I had to take the long way around the mountain. That’s why it took so long. Please understand My heart .” When I heard that, I wrote it down and prayed, “Lord, what does this mean? I don’t get it.” God didn’t answer me right away. After service, everyone gathered in small groups. Monica had made borscht, and thankfully we found a little room just big enough for three of us to sit and enjoy her healthy, home-cooked food together. Now that I’m middle-aged, health problems keep popping up. I don’t even remember when I started taking medicine for blood sugar. The doctor told me to cut down on carbs—skip rice and bread as much as possible. But honestly, starting my day with a latte and some bread became a habit I couldn’t break. I tried many times but failed. During the message, SSN shared a story about instant coffee. It made me laugh, but I also felt guilty before God for not managing my health bett...
最近的文章

為了你,我繞山而行

話語中總有某一段話、某個故事特別能觸動我心。 昨日的主日話語(註一)最後說到, 神說:「我因為你,只好繞山而行,所以才拖了這麼久。瞭解我的心情吧!」 聞言,我邊記著筆記,邊跟 神說:「 神啊!這段話是什麼意思? 我聽不明白。」當時, 神並沒有立刻回應我。禮拜後,教會各處都有小組聚會,莫妮卡今天做了羅宋湯,感謝 神讓我們尋到一間小小的接待室,足夠三個人坐在裡面享用莫妮卡精心預備的健康料理。 人到中年,身體就陸續出現各樣毛病,忘了是從哪一年開始吃控制血糖的藥,醫生並囑咐要控制澱粉的攝取,白米飯、麵包能免則免。但是以一杯拿鐵和一個麵包來開啟一天的工作,已經變成我的日常。所以雖然幾次想按照醫囑戒掉或是減量,但皆以失敗告終。今天話語當中,老師(註二)講到了即溶咖啡的事情,讓我覺得有趣,同時在 神面前也因為沒有積極管理自己的健康而感到抱歉。 即溶咖啡的故事是這樣的(註一): 老師吃到泡麵或喝即溶咖啡時,會覺得好吃又開心。 但因為害怕養成習慣,所以通常每隔15天或一個月才喝一杯即溶咖啡。 結果聖靈跟老師說,一旦習慣喝即溶咖啡,很快就會上癮。你已經不容易吃到有營養的食物了,所以不要喝那種東西,改喝這裡提供的茶包形式的玉米鬚茶和玄米茶吧。後來老師只是看著買回來的一盒即溶咖啡,無論咖啡再怎麼有吸引力,老師都只是3個月開一包,而且用大杯子泡來喝,現在則是完全不喝了。 神、聖靈一旦吩咐,老師就會即刻去行動,這魄力與意志力,讓屢戒咖啡屢敗的我,心嚮往之。雖然知道該好好控制自己的飲食,但一直沒有認真執行,一方面貪圖方便,一方面不覺得有迫切性,因此主日後到小七簡單解決一餐是常有的事。不過有著健康管理師執照又熱愛做菜的莫妮卡看不下去了,如果有時間,主日早上便在家做一些美味又健康食物帶來教會,中午幾個姐妹就邊聊邊用餐,談的話題常圍繞著健康飲食打轉。不但要少油、少糖、少鹽,更要遵循菜—肉—澱粉的順序進食,讓血糖平緩上升;也養起了克菲爾菌自製優格,不但照顧腸胃道,同時在優格跟堅果的加持下,較能放心地吃甜甜的水果;還喝起了冷泡的苦瓜水、秋葵水,吃起了搖搖沙拉。原本不怎麼愛的苦瓜、豆腐、水煮鮪魚都成了餐桌上的常客。我們總打趣地說,這是跟著莫妮卡過上精緻的生活了。 但讓我認真且勤勞地對待控制飲食這件事,還得從一個多禮拜前,戴了連續血糖監測儀說起。戴上監測儀後,就把自己...

A Thousand-Mile Walk Because of the Storm

Lately, after early morning services, Pastor Yan has been gradually sharing testimonies from the 316 gathering at Wolmyeongdong. One part deeply moved my heart. Pastor Yan shared: “When SSN looked back at this history, he truly felt that it was because we were being chased that things progressed more rapidly. Some people didn’t even have time to put on shoes—they walked a thousand miles barefoot.” If we had not been chased, we would’ve just slept instead of traveling a thousand miles. In the past, the Israelites reorganized and were trained during their 40 years in the wilderness before entering Canaan. In the Roman era, Christians were persecuted for 400 years before Christianity became the state religion. God unfolded His will through tribulation. While SSN was delivering God's Word, he was constantly slandered. 80% of Providence's history has been storms and hardships, but it was precisely during such trials that Wolmyeongdong was completely built. It was always snowing or r...

拯救我脫離死亡的絕對 神耶和華--右手掌上的印記

近日讀明人出版社2025年最新出版的《拯救我脫離死亡的絕對 神耶和華》。書中,鄭明析牧師寫下62個在瀕臨死亡的危機中被 神拯救的故事,其中一個發生在鄭明析牧師四、五歲時,這是鄭明析牧師從他母親口中聽到的,將書中內容節錄如下: 母親說,我三歲時,曾因吃完東西後食積而無法正常呼吸,舌頭吐出、全身無力,兩眼翻白,身體冰涼僵硬、雙腿癱軟。當時母親十分慌張,說孩子怎麼一下子就變成這樣了? 我因為突然食積引發了胃痙攣。若在幼年時發生胃痙攣,就很可能呼吸困難,然後無力地斷氣。 母親失神地背著我跑到現在草坪廣場上方的路,再往下走到獼猴桃谷,沿著國道一路翻越了梨花嶺,往大芚山跑去。當時大芚山山腳下的村莊裡有個針灸師傅,所以母親決定步行四公里遠,帶我去找那位師傅。 在母親步伐匆匆地背著我跑到大芚山的途中,突然有隻鳥出現在路邊,看到牠飛來飛去,母親想:如果把鳥抓起來送給孩子,他應該會很喜歡。便朝鳥扔石頭,結果鳥被石頭砸個正著,無力地直接墜落,當場死亡。 母親覺得很神奇,正要把鳥拿給我而轉頭看向背上的我時,發現我能呼吸了,我醒來之後動來動去,所以母親想:看來病都痊癒了啊! 就直接回家了。 神讓母親急急忙忙地背著我跑了超過四公里的路,讓我僵硬的身體在晃動數百次之後得以舒展而痊癒。即使食積的狀況已經改變了,母親還不知道,只是繼續背著我走,於是神讓母親在途中看到鳥,停下急匆匆的腳步,然後發現我已經好了。 (註一) 這個故事讀著讀著,想起年幼時,父親為了將我救活,揹著幼小的我在山間奔跑的故事,這故事也是我從母親那裡聽來的(註二),之所以不曾忘記,是因為 神在我的右手掌留下了印記: 我四歲那年,阿嬤去世了,那時家中忙著辦喪事。當天傍晚,母親正準備”捧飯”(註三),我一個人在廚房玩著,忽然哭了起來,叔叔過來查看後,判斷應該是被家裡養的雞啄到,因此不以為意。但不久母親發現我的手已經手掌上的傷口腫至上臂,此時大伯跟老爸剛好從外面載東西回來,便在廚房各處翻找是被什麼咬到,最後在廚房門旁的柴堆裡發現了一條龜殼花。大伯連忙回家取來自己泡製的藥酒讓我服下,向心臟蔓延的蛇毒得以暫時止住。隨後老爸將我背起,一路往山下跑去,約莫半個小時到了診所,卻發現這偏僻山區診所並沒有血清可打,不過醫生說還好是咬到靜脈,不然應該早就回天乏術。沒打到血清,但姨嬤的阿兄是專門上山採蘭花的,他跟老爸報了一種草藥,老爸趕...

主日學教師的成長之路

六月中某日清晨禮拜,衍牧分享了近期在韓國舉辦的SS教師聚會的話語。鄭明析 牧師在話語中提到四種不同類型的教師,令人印象深刻。話語如此說: 教師也要邊實踐邊學習,這樣才會是A級教師。 只學習理論,就教導的人是B級教師。 沒有確實了解,就教導的人是C級教師。 不瞭解對方個人的心理狀況和背景,就給予指導的人也是C級的教師。 沒有為對方解開被綑綁的部分,就給予教導的人是D級教師。 (註一) 聽了這麼明確的教導,再回想二十多年來的主日學教師生涯,我感到汗顏,卻又無比感謝,雖然深深體會自己的不足,但因為還在主日學服事,所以有機會改正並做得更好。於是我思索著如何將這寶貴的話語記錄下來。主日晚上跟姐妹們連線禱告時,Vivi 媽麻分享了她擔任主日學教師以來內心的轉折與體會。聞言我有些驚訝,也明白了這就是聖靈要我記錄下來的內容!因此便請Vivi媽麻把她的分享寫成文字。 Vivi媽麻2022年開始進入主日學服事。身為白領菁英的她,在職場上表現出色;在信仰上,更是帶著單純順服的內心,一邊奔跑一邊學習,不僅熱心參與主日學事工,也跟幾位好友成立讀經小組,日日思想 神的話語。而原本不太擅長的分享,也因為一次次用心預備而從聖靈領受了許多恩賜。果然「唯有行動之人了解」! 下面請看Vivi媽麻的見證分享: *********************** 今天的主日話語主題是「唯有行動之人了解」,讓我想到前幾天老師(註二)給國高中部教師的話語,其中一段讓我很有感觸: 話語說:  教師也要邊實踐邊學習,這樣才是A級教師; 只學習理論就教導的人是B級教師; 沒有確實瞭解就教導的人是C級教師。 (註三) 2019年聽完聖經課程,下決心在信仰上繼續造就自己。而話語中說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質。於是也思考著自己有什麼特質,該如何使用這樣的特質來服事 神? 我自覺沒有什麼特長,不會樂器、也不太會唱歌,連打掃都不太會…。思來想去,覺得自己還蠻愛講話,溝通能力好像也不錯。2022年,女兒Vivi四歲時,幼等部主日學教師人手短缺,於是我就自告奮勇了,因為我真的很想使用自己的特質來為主奔跑。 但一開始擔任主日學教師,真的感到很困難,發覺自己對 神的話語不夠了解,甚至像話語中常提及的月明洞的石頭、松樹作品,我連看都還沒看過,了解的程度可能還比不上孩子。雖然銀河水中央都會幫忙製作幼等部主日學的簡報,但內容其...

從石縫中長出來的松樹

  在月明洞有屬於你的樹木或是石頭嗎? 鄭明析老師是這樣說的: 請各位根據自己的特質、自己的故事,在月明洞找找屬於自己的石頭和樹木。 希望各位能在數千棵樹木、數千顆石頭當中,找出特別中意的石頭和樹木,寫下跟它的故事。 那麼,每次來月明洞時,就會格外花心思觀察自己喜歡的存在物。 神已經賜給攝理史所有人,因此這一切也都是屬於大家的。 (註一) 在月明洞禱告山上,有一棵屬於我的松樹 ,它日日站在神之路旁。2024年的初夏,開始了我們的故事,也是2024年的夏天,晨禱的群組排滿一週七天,於是我也能像我的松樹一樣,以禱告日日侍立在 神面前。我和我的松樹形成了一種類似量子糾纏的奇妙聯繫,有時想到我的松樹便彷彿瞬間回到夏日的山間,回到禱告山上,我坐在禱告神蹟松旁,聽著風鈴叮噹響。而家中有誰去月明洞時,都得上禱告山看看我那可愛的松樹並為它禱告。 這次阿拉法節,在抵達月明洞的那天,我便帶ZW直上禱告山,在禱告神蹟松那裡跟 神報告之後,就帶ZW去看我的松樹,也說了老師讓我們在月明洞找找屬於自己的松樹或石頭的事。於是這一趟月明洞之行,ZW多了不少“朋友”(果然是ZW的style)。ZW對從石縫中長出的松樹特別上心,只要遇見這樣的松樹,ZW總愛摸摸它們的枝葉,誇讚一番,並約定下次再見之時,彼此都要長得更好更壯。在石縫中掙扎成長的松樹們,像極了ZW,即使生長的環境貧瘠,條件不佳,依舊奮力地冒出頭,並努力立定腳跟。然而在現實和歲月的磋磨之中,ZW對 神的愛卻澄澈依舊,也像那鬱鬱蒼蒼的松。接下來,看看ZW對 神的告白與見證吧! 以下是ZW此次拜訪月明洞的感想與見證: 2025.05.31下午,韓國錦山月明洞,我回到了這個魂牽夢縈的地方。一一撫摸這裡的土地、草皮、石頭、樹木,這棵樹長大了,那棵樹也長大了。樹幹上的樹皮烙印著歲月的痕跡。 神啊! 聖靈啊 !耶穌啊!我回來了。老師啊!你也很想要回到這裡吧!已經離開這裡二十幾年的我!再次回到這邊,既熟悉又萬般陌生,這裡的土地踩著,有說不出的感覺。 我還能回到這裡,感謝 神的愛啊!什麼樣的愛,可以維持20幾年?什麼樣的愛,可以對我堅持守護?有人會愛我這麼久不改變嗎? 我懷念的月明洞,二十幾年前,只來過一次的月明洞,對我來說是一個好久好久以前就該回來的地方,是一個應該好好回來充電的地方。 離開教會很久,但是心一直都在,從...

2025神駒團世界單車日(台北場)小記

世界單車日 從月明洞回來的周末,很榮幸參加了神駒團世界單車日的活動,這是神駒團第四年舉辦單車日活動。今年的活動除了北中南三區及新竹以外,還增加了宜蘭場。台北場的行程是河濱道來回47公里,全程無上坡。原本擔心體力無法負荷而不打算報名的我,因為Meiling和Jiameng,最後還是報名了。Meiling第一次參加神駒團活動是2023年10月的淡水巡禮,2024年的世界單車日,Meiling便帶著Jiameng一起來。沒想到今年初Meiling又問我神駒團最近有沒有活動,於是事就這樣成了,但Meiling跟Jiameng都不是神駒團新手,所以不需要特別照顧,此次參加,我的心情是相當輕鬆的。我們約在碧潭站見,然後一起前往租車處。 早上八點的碧潭,一改前幾日的陰雨,日頭艷艷,曬得我幾乎秒回阿拉法節的月明洞,就在我想著防曬似乎做得不夠時,許多熟面孔陸續出現,不少是主大明的SS(國高中生)。Dunyu和Kaijun,這兩位準SS(小六生)今日也來挑戰大人行程;Josh他們全家出動,還帶著他的同學Michael來參加;阿弟旁邊那位不是Enhao嗎? 還有帶著口罩,看起來酷酷的Qirui,SS教師Yafan哥也來了。不得不說,神駒團真的有種讓人一試成主顧的魅力啊! 而 這次活動,光台北場就有70人參加,據張大說,人數比往年都多。 Emily笑我一年就騎一次車,是啊! 是啊! 我蠻了解自己的”實力”的,也不想給神駒團負擔,所以只能參加這種無上坡的河濱道行程,哈哈。不過雖然是相似的路徑,但感謝聖靈,總讓我看到不同的風景。這次我採取的"策略"是領騎一出發,我就跟上,然後慢慢騎,後面的人會漸漸超過我,但無須去追趕。有時騎著騎著,就前無他人,後無來者,一個人在河濱道上漫騎,不過一點都不需要緊張,因為前方的大部隊總會在某處停下,等大家都跟上再繼續往前騎。這次休息的點很多,負責領騎的蘇北(阿弟車衣上的代號)是這麼說的:”˙70人的大團,不多讓你們多休息,下次誰還敢參加? 今天的時速只有十幾公里。" 蘇北語氣中帶著委屈,我則十分感謝神駒團同工們如此貼心的安排(比愛心)。 一個人在河濱道上晃,最注意的是什麼呢? 標兵啊! 標兵! Weiting是這麼說的 "真的很感謝同工們的服事,對我這路痴來說,沒有其他人時,看到標兵彷彿看到神!" 我也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