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秋日悅讀,自由之鑰

自由之鑰:為靈魂解鎖的48個真實提問 (註一),是一本適合慢讀的書。 書中,作者太陽光提出了48個你我在生活中都可能碰到或想過的問題。例如,無法理解神的時候、舒舒服服是一條危險的路、不會一直這樣、人生來是苦、天國真的存在嗎等等。48篇文章分成”神的內心”與”我的內心”兩個部分,文中除了作者本身的生活經歷與體會之外,也引用相關的聖經經文或鄭明析牧師以往的證道稿內容。內容精簡,需細讀字句,深入思考。在閱讀的過程中,答案會一一浮現。 建議讀者可以選擇喜歡的主題入手,比方說,這一篇“接納”。看到接納”二字,我腦海中最初浮現的是一首鄭明析牧師所寫的詩”接納吧”,不知此二者是否異曲同工。同時也好奇作者會如何展開這個主題,於是我開始閱讀。 文中首先提到人的接納,與神的接納,並指出所謂的接納並非全盤接受,而是如同藝術創作一般,需要雕琢、修改。接著帶出“罪與悔改”的概念,並引用鄭明析牧師的證道內容來說明,脈絡大致如下: 為什麼有罪就要悔改?若想要悔改罪,就要了解罪。神如何讓人了解罪?罪的代價是什麼?如何定義罪與悔改?更擴大來說,除了個人的罪,家庭、民族甚至世界的罪如何悔改?為什麼聖經教導我們要把別人的罪也當做自己的罪來悔改? 熟悉的話語,我邊讀邊阿們,果然好好整理、說明是一種能力。同時也好奇,在鄭明析牧師成千上萬的證道稿中與作品中,作者如何決定引用哪些段落? 想必是費心思量後擷取內容,並用心安排段落的承接,才能讓每段文字看似各自獨立,卻又環環相扣,讀著讀,竟有種看學霸筆記的暢快。 自由之鑰是一本適合慢讀的書,每個問題都值得深入探究。或每日一篇,細細咀嚼其中含意,看神的話語如何映照在生活中;或三五好友共讀,各抒己見,分享神、聖靈在各自身上所動的工,激盪出令人振奮的火花。 最後也跟各位分享我很愛的這首 “接納吧” 。每每讀這首詩時,都彷彿置身岸邊,有海風拂面,也聽見海浪的聲音,祂說:”倘若 海不接納水 水便流向別處” “流過來的心思 流過來的言語 你全都接納吧 全都消化吧” 不為其他原因,只因 “你是海”。想著詩人目前的處境,那迎面而來的風,似乎吹得更強勁了。 <<接納吧>> 你是海 接納 眾水吧 海 掀起波浪 會讓一切變得潔淨 倘若 海不接納水 水便流向別處 流過來的心思 流過來的言語 你全都接納吧 全都消化吧 你是海 ~ ...
最近的文章

下一個階段的機會之鑰

上個禮拜 Apple分享了100個優點 以後,接下來幾天,我都沉浸在思考100個優點這件事,於是在聽到這周的話語時,我心有戚戚焉,只能不斷地”阿們”,話語說:” 老師現在的環境,從價格來看其實沒什麼價值,但是因為我寶貴地使用,所以那價值變得非常高。比價格更重要的是「使用價值」。” 人也是如此,要了解神如何看待一個人,如何使用一個人,才能真正了解那個人的寶貴性與價值性! 不過重點是,這周輪到我分享了,可以分享的事很多,但應該分享什麼才合聖靈(我老闆)的心意呢? 在禱告中,我把這件事交託,於是在聆聽主日話語,聖靈讓我明白了可以分享聖靈是怎麼使用我的。我向來就不是會計畫的人,總是想到什麼就做什麼。但感謝神,像我這樣說風是風,說雨是雨的人,聖靈還是願意帶領的,以下說明聖靈(我老闆)如何使喚我: 2021年的夏天,阿弟升上國中,完全脫離了媽咪的主管圈,阿姐也升上高三,即將迎來人生重大的考試,因此我想著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繼續陪伴孩子? 7月18日的主日話語中說到鄭明析牧師在聖靈路上工作時,因過度疲憊險些發生車禍,幸好路旁的鐵柱將車擋下 了(詳見內文)。那時幾個媽媽們正在揪群組一起為SS以上的二代們禱告,這個故事更堅定了我們的決心,從2021年7月15日開始,每周一、四 5:30AM,我們連線一起禱告。 一開始只是單純按照著聖靈放在我們心中的感動,為了孩子們禱告,但神定意要我們走得更遠,一晃眼,已經禱告了三年,來到2024年。 2024年,4月花蓮大地震撼動所以台灣人的內心。想起鄭明析牧師總是說要為自己的國家民族禱告,因此4/7一些有感動為台灣禱告的兄弟姐妹連線討論,訂下每周六 5:45AM連線為台灣禱告,4/8(六)開始禱告。 5月底,去了一趟月明洞,在禱告神蹟松下禱告時,得到感動,想成立為老師禱告的群組,聽聞台灣的千年松訪韓團剛帶著滿滿的恩典回台灣,就約了他們6/1連線討論此事,當天決議每星期一、四4:30AM連線禱告,6/3(一)便正式啟動。 也是在禱告神蹟松下禱告時,聖靈賜下感動:為中國禱告吧! 6/4(四)連線討論,訂下每周四晚上禱告,6/4(四)當天我們開始第一次禱告,後來調整為每星期三 5:30AM連線。 7月10 日韓國暴雨在各地造成山崩意外及人員傷亡,月明洞也在清晨降下200mm的豪雨,石幕里、珍山一帶出現土石流,造成許多損害。8/11 為月明...

100 Good Qualities

The Holy Spirit gently guides us in everyday life.  Recently, Apple shared something from her daily life that really struck me—how the Holy Spirit inspired her to write down 100 of her husband’s good qualities. At first, I couldn’t help but think, 100? Really? But as she explained how quickly and joyfully she did it, I realized this was more than just a list—it was a reflection of gratitude, love, and the work of God in their family. What amazed me even more was that Apple didn’t stop there. She went on to write 100 of her own good qualities and began observing her young daughter’s daily life with the same attentiveness, noting every little thing she admired. Each time she recognized a positive trait, she would pause to give thanks to God. Reading about this, I couldn’t help but cheer her on—it was clear that the Holy Spirit was guiding her. It made me pause and ask myself, Could I do the same? Could I list 100 good qualities about myself? Honestly, probably not. I realized tha...

100 個優點

那天,Apple分享她近期生活中的體會時,說到聖靈感動她寫下她先生的100個優點時,我聞言立即在內心中OS:100個!!! 姊妹,你認真?! 隨即她又說:我很快就寫下老公的100個優點傳給他。100個優點就這樣信手拈來,姊妹,你真的太行了! 隨後Apple還寫了自己的100個優點,現在每日細心觀察女兒的生活並記錄,而且每體會一個女兒的優點,便向神獻上感謝(詳見下文),我真想為Apple喝采,這果然是聖靈的引導。 也不禁自問:若是聖靈要我寫,我寫得出來嗎? 別說某人,就是我自己的100個優點,絞盡腦汁還不知寫不寫得出來吧! 到底為什麼會寫不出來? 我認真地跟聖靈詢問,才體會自己以為已經修造過的個性,仍以不易察覺的方式存在著,比方說習慣性吐槽,習慣往最壞的方面想,仔細想來這也都是負面思考,而這樣的思考方式往往讓我輕看了身邊的人事物的美好。 透過Apple的分享,聖靈讓我明白我錯過了什麼,但若要急起直追也不是不可能,只要更加以神的話語來修造自己,內心更加親近神,自然更能看出神創造並賦予人、事、物的真正價值。在2025年末的此時,我想按照Apple的做法來試試看,所以請Apple將她的分享文字化,讓我放在部落格裡,常常提醒自己。以下是Apple的分享,文末也請Apple提供10個她觀察到的子豪的優點,讓大家參考,有興趣的各位可慢慢欣賞,願聖靈也賜下感動在你的心中,: 話語成為我們家的光 很快地,2025 年來到最後一季。 在八月底時我和先生討論著,該如何讓家庭經營能更提升層次。回想每週主日,神都賜下寶貴的話語,我們決定要更加研究話語,來成為我們個人生活、家庭經營,以及孩子養育的方向。 20250831這禮拜主日的話語提到「優缺點」。 我一邊思考、一邊與聖靈討論,想著:「按這禮拜話語教導,我們家該怎麼做得更好呢?」就在那時,聖靈給了我一個感動—— 「寫下神栽培的子豪 的100 個優點吧!」當下我整個人被觸動,心裡湧出滿滿的感謝。立刻將這感動紀錄下來,很快就寫下100個優點傳給老公。在一一回想的過程中,真的充滿感謝,因為這不只是子豪的優點,更是神在他身上的作為與祝福的印記。 感謝神,讓我在婚姻中看見這美好的見證,透過話語也提醒自己,不要忘記起初神怎麼引導我們相遇,能得到神的祝福一起經營家庭,真的很幸福。後來我也嘗試寫下自己的100個優點。當我寫到第 100 個時,...

從一個鏟子超人到一群鏟子超人

這陣子, 花蓮風災的新聞透過媒體不斷地傳送,我的心也跟大家一樣激動了起來,總想著是否能做些什麼呢?思考再三,為了不要變成別人的負擔,還是決定以捐款和禱告來支援。然而 每日看著網路上相關的分享與報導,內心總是暖暖的,對於不辭辛勞去到現場幫忙的超人們,真的很想說聲感謝,因著你們,這小小多山的國家變得更加可愛,於是也 想著該如何將這可貴的行動留在部落格裡。上週主日禮拜後,聽說Yi在第一時間就去了光復鄉幫忙,就馬上來跟Yi問問。因為工作的關係,上山下海是Yi的日常,對於花蓮也十分熟悉的她在看到新聞報導之後,立刻跟當地友人聯繫,第二天就動身出發。 以下是Yi的分享,徵得同意後,放在這裡: 樺加沙颱風外圍環流所帶來的豪雨,於2025年9月23日(二)下午造成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不僅造成馬太鞍溪上橋樑被沖斷,兩波溢流亦造成光復鄉慘重的洪災災情。新聞畫面傳來許多駭人的景象:洪水來襲,婦人手足無措的畫面,一棟棟房屋被洪水覆蓋的畫面…無法想像洪水退去後,重建之路會有多麼困難。許多花蓮的在地友人轉發相關救援資訊,我想著自己有什麼可以幫上忙的?於是聯繫在地的朋友,確認住宿、交通等狀況。週五教會有禱告會,結束時已是晚上十點,當晚,我下定決心隔天一早要前往現場。  救災消息在網路上一再轉發,許多人原本要趁著教師節連假前往花蓮遊玩紛紛更改行程前往救災。搭乘客運的路上更是看到不少穿著或是拎著雨鞋的,看來都是同道中人。而獨自前往的我掛心著未知的災害現場。光復鄉當地的朋友早上來電說到更裡面的部落也很需要大家幫忙,如果可以幫忙義煮的話更好,我跟他說會幫忙轉發這訊息。  抵達花蓮約是中午,與友人碰面取車,然後騎著摩托車回到友人的租屋處將行囊卸下,帶上雨鞋和手套後,先前往花蓮市區的田埔教會物資中繼站,剛好碰上大量貨運的時刻,大家接力幫忙搬運物資,再一一盤點貨物,有許多尿布、衛生紙、水、口罩、糧食、手電筒等,貨運司機說他早上已經送了兩百支的鏟子進去光復鄉。整理告一段落的中餐休息時刻,我便與他們道別,準備前往火車站搭乘區間車前往光復站。  火車車廂裡,或坐或站,都是穿著雨鞋的人。大約一個小時的車程,身邊有乘客交談著,大夥都不知道現場狀況到底如何,所以大家的共識就是到了以後看哪裡需要幫忙就去哪裡。沿途各站持續有人上車,其中有許多原住民、外國人,目的地只有一個。當車廂廣播傳來:「...

For you, I went around the mountain.

Yesterday’s Sunday message (Note 1) ended with these words from God: “ Because of you, I had to take the long way around the mountain. That’s why it took so long. Please understand My heart .” When I heard that, I wrote it down and prayed, “Lord, what does this mean? I don’t get it.” God didn’t answer me right away. After service, everyone gathered in small groups. Monica had made borscht, and thankfully we found a little room just big enough for three of us to sit and enjoy her healthy, home-cooked food together. Now that I’m middle-aged, health problems keep popping up. I don’t even remember when I started taking medicine for blood sugar. The doctor told me to cut down on carbs—skip rice and bread as much as possible. But honestly, starting my day with a latte and some bread became a habit I couldn’t break. I tried many times but failed. During the message, SSN shared a story about instant coffee. It made me laugh, but I also felt guilty before God for not managing my health bett...

為了你,我繞山而行

話語中總有某一段話、某個故事特別能觸動我心。 昨日的主日話語(註一)最後說到, 神說:「我因為你,只好繞山而行,所以才拖了這麼久。瞭解我的心情吧!」 聞言,我邊記著筆記,邊跟 神說:「 神啊!這段話是什麼意思? 我聽不明白。」當時, 神並沒有立刻回應我。禮拜後,教會各處都有小組聚會,莫妮卡今天做了羅宋湯,感謝 神讓我們尋到一間小小的接待室,足夠三個人坐在裡面享用莫妮卡精心預備的健康料理。 人到中年,身體就陸續出現各樣毛病,忘了是從哪一年開始吃控制血糖的藥,醫生並囑咐要控制澱粉的攝取,白米飯、麵包能免則免。但是以一杯拿鐵和一個麵包來開啟一天的工作,已經變成我的日常。所以雖然幾次想按照醫囑戒掉或是減量,但皆以失敗告終。今天話語當中,老師(註二)講到了即溶咖啡的事情,讓我覺得有趣,同時在 神面前也因為沒有積極管理自己的健康而感到抱歉。 即溶咖啡的故事是這樣的(註一): 老師吃到泡麵或喝即溶咖啡時,會覺得好吃又開心。 但因為害怕養成習慣,所以通常每隔15天或一個月才喝一杯即溶咖啡。 結果聖靈跟老師說,一旦習慣喝即溶咖啡,很快就會上癮。你已經不容易吃到有營養的食物了,所以不要喝那種東西,改喝這裡提供的茶包形式的玉米鬚茶和玄米茶吧。後來老師只是看著買回來的一盒即溶咖啡,無論咖啡再怎麼有吸引力,老師都只是3個月開一包,而且用大杯子泡來喝,現在則是完全不喝了。 神、聖靈一旦吩咐,老師就會即刻去行動,這魄力與意志力,讓屢戒咖啡屢敗的我,心嚮往之。雖然知道該好好控制自己的飲食,但一直沒有認真執行,一方面貪圖方便,一方面不覺得有迫切性,因此主日後到小七簡單解決一餐是常有的事。不過有著健康管理師執照又熱愛做菜的莫妮卡看不下去了,如果有時間,主日早上便在家做一些美味又健康食物帶來教會,中午幾個姐妹就邊聊邊用餐,談的話題常圍繞著健康飲食打轉。不但要少油、少糖、少鹽,更要遵循菜—肉—澱粉的順序進食,讓血糖平緩上升;也養起了克菲爾菌自製優格,不但照顧腸胃道,同時在優格跟堅果的加持下,較能放心地吃甜甜的水果;還喝起了冷泡的苦瓜水、秋葵水,吃起了搖搖沙拉。原本不怎麼愛的苦瓜、豆腐、水煮鮪魚都成了餐桌上的常客。我們總打趣地說,這是跟著莫妮卡過上精緻的生活了。 但讓我認真且勤勞地對待控制飲食這件事,還得從一個多禮拜前,戴了連續血糖監測儀說起。戴上監測儀後,就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