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解開,此行的意義 Day3 (下篇)



京都御所是明治維新前日本天皇的居所,自西元794年遷都至平安京,一直到明治維新前,歷代天皇皆居於此。如果沒到這裡,便無法得知來京都的意義,那麼此行終究只是一場虛空。阿姐將京都御所列入行程,是因為上學期修了日本近代史,所以想來看看,而我單純是因為沒事,就跟著來,沒想到卻是此行的重中之重。

下了公車後,步行至乾御門進了御苑(御所外有偌大的庭園是為御苑。)御苑寬闊,路面鋪滿碎石,步行其上,有些費力,不久我被旁邊的一棵松樹吸引,想知道這棵樹的名字,因此折返入口處查看地圖,結果這裡的樹並沒有名字,我一定是太想念月明洞了,不過也因此失去了阿姐的蹤跡,兩人一前一後,各走各的,因此成了跟神之間一對一的時間。

京都御苑 一棵不知名的松樹
邊走邊欣賞苑中的松樹們,不久便來到御所的參觀入口,清所門,門口的接待人員告知參觀時間還有三十分鐘,並親切地招呼,就這樣進入了御所。此時遊客不多,天氣亦不熱,適合散步。過了宜秋門(這名好聽的很)是諸大夫之間,導覽說明寫著“諸大夫之間是朝臣與將軍家的使者謁見天皇前的等候室。房間根據身份來使用,依照隔扇拉門上的圖畫分別稱為”虎之間”、"鶴之間”、”櫻之間”。另外根據榻榻米包邊的顏色與使用的出入口也能反映身分的不同,從正式玄關御車寄(註一)而來的使用虎之間、鶴之間,而從建築物左邊的沓脫石(放鞋的石塊)進來的使用櫻之間。”導覽內容甚至寫明了各間拉門上的圖畫何時出自何人之手,簡短的幾句說明,讓人感受到慎重以待的心意,我在門前駐足許久,為自己面對神時過於隨意的態度感到羞愧。

諸大夫之間  圖片出處:https://sankan.kunaicho.go.jp/multilingual/lang/tw/kyoto/place03.html

依循導覽路線,遊客不少,但多是輕聲細語,我踩著碎石前進,心情越發鄭重。不久來到紫宸殿(註二)。今日天陰有風,或許是神怕我被曬昏,無法清醒思考,我在此向神獻上悔改的禱告:”世上的君王尚且需要如此規格的服事,更何況全知全能的神 耶和華,但我卻只是將神當做很親近的、愛我的存在,並隨自己的心意來對待。請神原諒我的無知。”在紫宸殿外的風中,神也解開了我長久以來的困惑。

紫宸殿外的風中

在月明洞,總是會遇見來自各國的會員,其中我最喜歡觀察的是日本會員。韓國是基督教人口為大宗的國家,自有深厚的信仰底蘊。但日本跟台灣一樣,基督徒佔人口中的極少數,台灣給人的印象總是熱情且活潑的,但在日本會員的言行舉止間常能感受到信仰的深刻,有人說是民族性的不同,但更精確地說到底是什麼? 如果要讓信仰更深化,在我身上缺少的到底是什麼? 在京都御所,聖靈讓我體會了,是對神的認知。

我知道耶和華神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我承認耶穌基督是我的救主。但王是什麼樣的存在? 主是什麼樣的存在? 我只理解字面上的意思,卻未曾細想其中深意,那我所認知的神是什麼樣的存在? 認知左右了想像,想像左右了格局。若只是將神當做一位親切的鄰家大叔,那跟神禱告的內容也可能只是親切地話話家常,聆聽話語時也不會全神貫注,”以主為最優先” “按照神的旨意來生活” 這樣的話即使都爛熟於心,但實際去行動也是七折八扣。但若真實地體會”萬王之王、萬主之主"的權柄與榮耀,深知自己所信靠的是誰,禱告的內容自是更加深刻,想法、心情與行動的層次會飛躍,生活中所展現的信仰的力量必定驚人。這麼簡單的道理,我卻一直沒弄明白...確實知道你所信靠的是誰,便能知道你是誰。

在京都御所得到的體會,回台灣以後又花了許多時間去消化,想要記錄下來,但幾次下筆,總無法覺得滿意。主日的早晨在公車站等車時,”認知限制了你的想像,想像限制了你的格局。" 這句話忽然浮現腦海,讓我瞬間回到當年的海雲台,SSN對扛著笨重的攝影機的我說”不要只拍我,要記錄這個歷史。” 這句話多年來我銘記在心,為了讓自己有更廣闊的視野,我不斷向外尋求,探看更多新奇的事物。今日才猛然發現,原來對於SSN的那句話,我一直一知半解,只是定睛在這人世間,但歷史的主人是神,所當紀錄的是神的旨意、心情與所動工的一切。要擁有寬廣的格局,首先要深耕,如同樹木根札得深,枝葉才能參天,才不會傾倒,而一切問題的答案,就在我與神之間。

走出京都御所,我跟阿姐道謝,”聖靈給你感動,透過你帶我來到這裡了。”途中差一點分道揚鑣,但感謝聖靈,使用了阿姐,讓我不虛此行。京都之行,所為何來? 行前的21天禱告,所求為何? 經過前幾日的鋪陳,在京都御所,感謝神,讓我體會明白。京都之行,在此便可以畫下句點了,但此去,又是嶄新的開始。


註一:御車寄就是現在所說的玄關。是獲得天皇許可後正式進入御所時使用的玄關。

註二:紫宸殿是御所中最高規格的正殿,在這裡舉行即位大禮等重要典禮。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秋日的汝矣島-救國禱告會(首爾快閃)

昨日靠著阿姐幫我製作的首爾快閃交通案內,順利在晚上九點多抵達預定的旅舍。早上七點多離開旅舍,搭地鐵五號線,小小迷路了一下,八點多到達汝矣島。在星巴克吃早餐,順便研究路線。救國禱告會場地在汝矣島公園旁的汝矣大道上,就在地鐵五號線的汝矣島站跟汝矣渡口站之間,吃完早餐,我決定先去探個路,揹起包包出發,早晨的汝矣島,風微涼。

光洙牧師的歐洲見證分享(上)~溫柔的人,祢以溫柔待他

圖文不符之月明洞近日雪景 (若需刪除請告知) 光洙牧師在歐洲時,曾經跟在鄭明析牧師(以下簡稱SSN 선생님)身邊幫忙。因此當得知光洙牧師要分享那五年的經歷時,我就非常期待。光洙牧師(以下簡稱光洙)年輕時因為中文非常好,所以在國際宣教部幫忙華人宣教的事工,也曾經來過台灣。記憶中的光洙,是個總是面帶微笑,溫和有禮且熱心助人的大男孩,去韓國訪問月明洞時,常會看見光洙忙碌著幫忙張羅事務的身影。多年不見,我們都已邁入中年,但台上的光洙依舊是位謙謙君子。我常覺得SSN有時像一面鏡子,透過這面鏡子,可以照見我們心底真實的自己。因此我很好奇,透過光洙的眼所看到的SSN會是什麼模樣? 應是聖靈賜下感動,想著或許要寫篇文紀錄這次分享,為了徵得光洙牧師的同意,特地去了分享會的現場。感謝神,達成牧師在一旁幫我翻譯,因此跟光洙牧師大概說明了我打算紀錄的內容,最後分成三篇發文。以下是上篇。

光洙牧師歐洲見證分享(中)~救援論之驚心動魄(因為愛而忘了自己)

圖文不符之月明洞春日 / 愛生命吧!  圖片出處 光洙牧師在歐洲時,曾經跟在鄭明析牧師(以下簡稱SSN 선생님 쌤)身邊幫忙,當得知光洙牧師(以下簡稱光洙)要分享那五年的經歷時,我就非常期待。 光洙在SSN身邊主要負責文書記錄的工作,因此電腦裡裝滿了各種寶貴的資料,除了日常話語的紀錄,還有三十個論的文字整理,SSN的詩作存檔以及寶貴的照片等等。從法國回到義大利後,SSN決定開始寫救援論,因為有弟子問SSN “救援是什麼?”真是大哉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