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姐原本的房間是家裡最大的房間。阿姐小六時,媽咪用櫃子把家裡最大的房間隔成了"兩間",一邊給阿姐,一邊給阿弟,不過阿弟還是喜歡去媽咪的床上窩,所以最後房間變成阿姐一個人的。房間的外面就是陽台,早晨是一片明亮,午後會有陽光進來,下雨時也可以望見絲絲的清涼,但阿姐並不怎麼喜歡這個房間,因為阿弟跟媽咪的衣櫃都放在這個大房間裡。
這學期開學之前,阿姐終於如願搬到了小房間。房間雖小,對著後陽台的窗也無風景可言。但媽咪不會常常進出拿東西,一大早也不會有人敲門進去拉延長線,給陽台的洗衣機插上電,阿弟洗完澡後也不會在外面一直敲門要進去找衣服。房間雖小,但確實是一個人的房間了。
然而,對於這個"換房"計畫,老爹顯得憂心忡忡。阿姐平常就喜歡晚睡,而一整個暑假,阿姐持續著她的"廢宅"計畫,如果沒有事,就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起床後就是看小說跟滑手機。有一次阿姐還大發善心為老爹介紹她手機裡所有訂閱的Youtube頻道,提供老爹一些新知,看得老爹眼花撩亂。之前,還可以找各種藉口進去阿姐房間,順便看看阿姐在做啥,但換了房間之後,隱密性更高了,難怪阿姐如此開心。如何與家裡的"廢宅"和平相處,除了禱告交託給神以外,阿姐希望我們相信她,以她的方式。
即使千叮嚀、萬交代,阿姐還是把暑假作業拖到了最後一天,為了維持在老師面前的好學生形象,阿姐熬夜趕作業,到凌晨三、四點才寫完,睡了約莫兩個小時,老爹正擔心阿姐起不來,趕不上去學校的那班公 車,這時房門打開了,阿姐若無其事地走出來,看不出熬夜一晚的痕跡,只能說年輕真好?!
孩子慢慢長大,漸漸成為獨立的個體,許多事物的主導權慢慢轉移,這樣的尊重,我們給得起,畢竟這是阿姐的人生,只是底線在哪裡,需要不斷拿捏、調整。不過慢慢地,神也讓我了解,有時我所希望的完美,其實並沒有那麼完美。
"某些事情是,彼此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來看都是對的,但從<對方的立場>上看卻不是那樣。…因此,<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彼此互相原諒。" — 鄭明析牧師
沒想到阿姐的獨立運動來得這麼早,什麼事都想自己做主,有時真是懷念阿姐小時候依偎在身邊撒嬌的樣子。感謝有神,感謝有主。感謝神,主的話語能成為阿姐心中的那把尺,讓她在每次面臨抉擇時,能夠謹慎判斷。感謝神,主的話語也成為我們之間的共識,即使偶爾意見相左,最後仍能彼此理解並原諒。感謝聖靈賜給我信心,即使孩子有時跌跌撞撞,也能放手讓她去闖,因我深信在她人生的路上,聖靈必定引導她前行。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