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hoto by Nico dit l'Ours on Unsplash |
"你出去啦,很討厭耶!" 最後阿姐皺著眉,扔出了這句話。娘的玻璃心瞬間哐啷啷地碎了一地。
道歉的話一出口,我也是一愣,怎麼會是這樣的ending? 這情節出乎意料,得琢磨琢磨。我拍拍被子裡的人兒之後,默默退出阿姐房間,我想聖靈有話要跟我說。
人會按照所思考的來說話,也會按照所說的來思考。
想起過去自己年輕氣盛,孩子還小尚不懂得反擊,有時因為擔心孩子的健康、擔心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擔心孩子的將來、擔心這個擔心那個,便"暢所欲言"地將自己的心情一股腦宣洩出來,然而在擔心的當下,常常是意氣相對,出口的話帶著負面情緒的詞語,孩子漸長之後,才發現出發點原是愛,但最終留下的卻是傷害,那些負面的詞語不僅左右了我的想法,也在孩子心底累積,生根發芽,成為孩子自我認知的一部分。
核心是相同的,是表達的差異。必須有智慧地去做才能有智慧地表達,必須花心思去做才能花心思在表達上。
老爹看了阿姐的成績單之後,忍不住嘆了口氣,開始碎念。
"你不要這樣說她。" 我替老爹踩下了煞車。
人會按照自己的認知和想法說話,也會因此結出行為的果子,
所以言語是種子。
這個做得不夠好,那個也未必能令人滿意,如果有個總是以負面想法來評論我的人跟在身邊的話,真是很累人的一件事吧! 在事情不順利時,鄭明析牧師總是說"換個方法就行了",即使辛苦還是說出"我做得到",最終成為勝利的人。
言語果真是種子,如果想收穫美好的果實,首先以美好的言語來撒下美好的種子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