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阿弟不在家,動筆寫一篇一直想寫的讀後感。這是一本我很喜愛的簡短卻意義深遠的小書。你想過該如何跟國小的孩子們談論寫作,談論人生的憂傷與希望嗎? Patricia MacLachlan做到了,就是這本Word After Word After Word.
故事發生在Lucy剛上四年級的春天,一位知名作家Ms. Mirabel到班上擔任寫作課老師,雖然一星期只上一次課,但那些文字彷彿帶著魔力,讓孩子們對自身、對周遭的一切及未來都有了新的眼光,新的理解。Lucy的死黨之一,Henry直率地問"你為什麼而寫?":
"I, myself, write to change my life, to make it come out the way I want it to."Ms. Mirabel 如此回答,但當然每個人寫作的目的,各有不同。"But other people write for other reasons:to see more closely what it is they are thinking about, what they may be afraid of. Sometimes writers write to slove a problem, to answer their own question. All these reasons are good reasons. And t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ll ever tell you. Maybe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you'll ever hear. Ever."(註一)
Ms. Mirabel的回答一字一字地落入我心底,此時的我也彷彿置身在Ms. Mirabel的課堂中,摒氣凝神地注視著這個頂著一頭微亂的長髮,穿著羽毛滾邊外套的女人,面帶微笑,語音清晰地地敘述著,一字接著一字。而下了課孩子們都迫不及待地拿起紙筆,想要展開改造生活的第一步。
Lucy的媽媽得了癌症,正在化療中。媽媽總是說她的病有起色,Lucy想像Ms. Mirabel一樣"write to chage my life, to make it come out the way I want it to." 於是她不想寫悲傷的詩,然而家中凝重的氣氛還是讓她只寫下了一首名為MAMA的悲傷小詩。"悲傷是我唯一所有"Lucy下了如此的註解。
而Lucy的死黨Henry, Evie, Russell和May的家庭中,都有各自的問題需要面對。這幾個孩子經常聚在Henry家旁邊的丁香樹下跟好友傾訴生活中的苦惱與點滴,也討論彼此的詩,跟Lucy一樣,他們都想用寫作來改變目前所面對的問題,只有Henry不同,"I write to save everything I have." 因為家裡特殊的狀況,使Henry比同齡的孩子都早熟,我很喜歡Henry寫的詩,如果讀了這本書,便能知道這首詩中每個字裡的深意:
MacLachlan的作品令人真心喜愛,簡單的文字卻生動地傳達聲音、影像以及在其中流動的情感。每個人物、動作、場景都刻畫鮮明,在閱讀文字的同時,那丁香花的香氣也在心底漫開。至於孩子們究竟經歷了什麼? Ms. Mirabel如何施展文字的魔法? 故事的最後孩子到底改變了什麼? 有興趣可以去圖書館借來看看,這裡也有真人朗讀版。

MacLachlan的其他作品也非常值得推薦,例如得過Newbery獎的 "Sarah, Plain and Tall" ,這一系列的作品也曾被改編為電影,在Youtube上找得到影片及真人朗讀的版本。也有中文版的,不過中譯為"又醜又高的莎拉",其實莎拉一點也不醜,是個樸實而有智慧的女人呢。我很喜歡她,有時間再來聊聊莎拉的故事。
讀後感寫完了,什麼? "write to chage my life, to make it come out the way I want it to." 你說根本不可能嗎? 你說這只是作者一廂情願的幻想,不值得一讀? 那我倒是可以推薦"write to change my life"的真人真事給你,請讀讀這篇文章的介紹吧! 不論你是否聽過這位作家的大名,他的文字真實地傳達了人生,也扭轉了逆境,而現在他正朝著目標繼續向前邁進。希望你會喜歡。
註一:這段敘述與"敘事治療"的理念頗為相似,有興趣的人可以google一下"敘事治療 / narrative therapy"。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