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本書"兩千七百萬的祝福",作者無左路,這個名字很有趣,"無左路"所以"Only Right",試想什麼樣的孩子會在國中時期就給自己取了個這樣的筆名? 而且一路走來始終如一。不過真正讓我產生閱讀此書的動機,是明人粉專的這段介紹。
「我小學一、二年級的中午放學時,媽媽常因為忙於工作而忘記來載我,有時遲了半個小時或甚至更晚,等到媽媽來時總會罵我很笨、都不會打電話,只是枯等著,每次都被罵得臭頭。後來一次又一次,我開始帶電話卡,媽媽教我當電話卡沒錢的時候,要和愛心商店借電話……等等。
當下真的很傷心,明明孤單等待的人是我,但為什麼每次總是我被罵呢?」
"明明...的人是我,但為什麼每次總是我...呢?" 這句型聽來如此熟悉,在我們家也時有所聞,近日阿姐有感而發"阿弟變得叛逆了!" "哦? 你也發現了!" "對啊,最近我叫他做什麼,他口氣都不太好。" 原來阿姐所謂的"叛逆"是姐控的覺醒,想要爭取自由啊! 身為家中最小的成員,善良的阿弟從小確實不只爸媽管,還有姐姐的各種"使喚",進入青春期後我便特別關注這個"覺醒少年"的心理發展,因此不得不好奇,無左路書中這個滿腹委屈的孩子後來如何成長為樂觀積極的青年,於是手刀上網訂了書。
一開始書中介紹的人物令人印象深刻,作者不但擁有絕佳的記憶力,且觀察入微,將事件或場景細膩地重現,隨後又從其中剝絲抽繭,賦予故事深刻的意義,文字直白流暢,讀來有身歷其境之感。作者在書中說道"...可能是因為當時的生活單調,才令我本能地去觀察環境周遭的人事物,試圖從一成不變的生活當中找出特別的地方,以及任何改變現狀的可能。所謂的改變,是一段時間中連續的變化,比起急著做出什麼驚人的舉動,我深知只有每天點滴的累積才能產生根本的變化。" 這種理工男實事求是的思路,也體現在作者對信仰的追求上。
全書的另一個重點是作者不斷地思考如何將所學習到的神的話語落實在生活中,他甚至會深具實驗精神地設計活動、方法讓自己去體驗,例如聽到鄭明析牧師過去在市區傳道時,把身上僅剩的車資留給需要的人,自己走好幾里路回家,有時甚至把人帶回家吃飯。為了了解"牧師是帶著什麼樣的心情去幫助人的",作者進行了一場"敗家"實驗。又例如作者被姐姐誤解時,內心煎熬難受,卻害怕跟姐姐溝通,但在聽到主日證道說到愛與和平後,"想著這個證道話語,電話終究是撥通了,我鼓起勇氣說出自己的想法。"如同程式寫完後必須驗證是否能正確執行一般,作者對信仰如何在生活中確實執行的認真,成為書中處處可見的亮點。
耶穌說「我在父裡面,父在我裡面」(註一),這樣與神成為一體的生活,就是卸下人生重擔的唯一方法。"兩千七百萬的祝福",家中曾經沉重得令人喘不過氣來的負債,因著與神一起走過而成為人生的祝福,但祝福不僅止於此。"我想成為使人幸福的人"作者如此期許自己,而他也正如此執行著,透過筆尖將自己親身經歷的得到神的祝福的方法分享給更多人。然而"無論是誰都很難一次就度過與 神成為一體的生活。蓋建築物時,會蓋完第一層再蓋第二層、蓋完第二層再蓋第三層;同樣地,要分階段按部就班實踐,進而與 神成為一體。"(註二)今日清晨聽到這段話,再次想起這本書。謝謝作者為我們帶來如此動人的文字,也期待他下一部作品。
註一:約翰福音 14:20
註二:20220528清晨箴言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