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繪圖:轉換 Tanny Lim(註一) |
6/25,六月最後的週六,照例我們加開禱告的時間,禱告後時間方便的人留了下來,我們分享了這段時間在禱告中得到的感動與體會。
2021年7月12日(一)這個群組開始了第一次的連線禱告,當時十來個成員,夥伴們討論後決定每週一、四清晨禮拜後5:30AM連線,各自禱告十分鐘後,由一個成員結束禱告,每個月最後一週的週六加開一次。平均一週兩次的禱告需要什麼禱告事項嗎? 倒也不必,每週的主日話語就是我們前進的方向,超星禮拜理所當然是禱告的重點項目,還有許多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也需要禱告,孩子要段考、孩子要打疫苗、SS要辦台灣超星、學測完以後還有會考、然後SS又要辦夏季營隊了...需要代禱之事多而又多。後來家庭局中央的在英牧師,SS中央的佳熹牧師也來關心我們,時間允許的話每個月會來為我們做一次結束禱告,非常感謝聖靈的動工,因著牧者們的加入,讓我們禱告的內容有不同的層次,也讓我們有許多新的想法和更多的看見。
其實夥伴們都很忙,不一定次次都能準時連線,像今天Irene參與的另一項事工同一時間也要禱告和討論,因此前一晚她貼心地傳來想要分享的內容。起不來或是忘記連線也是偶有發生,但每次連線時看到線上的夥伴們,心中總有一股暖意,短短二十分鐘左右的時間(各自禱告十分鐘+結束禱告)在神、聖靈面前陳明我們的心思意念,也把關於孩子的種種擔心憂慮全數交託,真的非常感謝。
今天禱告後,我們分享了許多,近日話語中的體會、如何讓孩子更能聽懂話語、跟孩子之間的關係的轉變、孩子玩網路遊戲或手遊如何應對、孩子將來的選校和將來的志願...聊著聊著,不久要開始為一天的生活忙碌,便漸漸散去。最後剩下One Way、Betty跟我,我開玩笑地問這群組會運作多久?阿弟今年國一、One Way的小女兒跟Betty的兒子都是國二,所以最少還能禱告個五、六年吧!五、六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有時也問自己這個禱告群組真能走那麼遠嗎? 然而就像Tina說的,自己一個人真的很不足,一路上也面臨許多挑戰,但有夥伴們一起,便覺得心安。真的,每次連線禱告完,都很想跟夥伴們說:謝謝你們一直在這裡。說來有點傻氣,但我們就這樣,結束一輪的排班,再開始下一輪,不知不覺就走過了四季。
這一路上雖是為孩子們禱告,但改變最多的或許是身為父母的我們了。Irene傳來的分享如此寫道:
“雖然我不算是特別認真為孩子們、為二代禱告的人,只是想好好跟著大家,卻常常從大家的禱告學習很多,也常常感到自嘆弗如,覺得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教導和禱告真的不夠用心,不夠細膩。但很神奇的是,雖然改變乍看之下看不出來,但還是悄悄發生了。重要的不是孩子們有多大改變,而是我不知不覺在話語與禱告當中改變了。之前總是容易擔心他們,容易和他們對立,現在則能由衷地喜歡他們真實的樣子,即使是很不足的樣子,也學習看到他們的真心。很感謝大家的禱告,也感謝神、聖靈垂聽我們的禱告,覺得自己光是跟著這禱告祝福的主管圈,就得到很多庇蔭😂,非常非常感謝神,也感謝各位。”
今天主日話語中,聖靈如此提醒:
<樹木>也是一樣,幼小的時候沒有「作品的價值」。如果替它<施肥>、幫忙塑造<樹形>,<樹木>就會成長而形成「寶貴的作品松」。
<人>也是如此。<原本信仰幼小的人>在聆聽「話語」後,成長而被造就,成為了<寶貴的作品之人>。因此,不要像<以前>那樣看待他們,而是要按照<造就好的模樣>重新體會後再看才行。真的不一樣。(註二)
感謝神,在禱告群組即將運作滿一年之時,透過分享,我們將愛與感謝獻給神和聖靈。感謝聖靈的引導,讓我們能不斷修正自己,能帶著正確的想法和眼光,並滿懷信心,朝著下一個四季,出發。
註一:創作者初衷
那時孩子不愛打理頭髮,所以嘗試說服孩子不要留長髮。後來某天突然覺得與其和他交戰,不如畫一下他留長髮的模樣,因為他不喜歡拍照。再後來,某天他剪掉長髮,變回短髮,他也樂於讓我畫他的新模樣。體會到孩子就是有自己的時間表,要學會繼續等待和陪伴。
註二:摘錄自20220626 主日話語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