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片取自網路,如需移除,請告知 |
當媽的有時候也要做點功課(才知道你的孩子在幹嘛)...
前幾天,阿姐讓我看了一段視頻,是韓國大勢男團BTS(註一)在聯合國發表演說的影片。嗯,真是令人印象深刻。其實BTS的大名早就如雷貫耳,雖然阿姐不是阿米(A.R.M.Y.)(註二),但阿姐的朋友圈裡,聽說有兩個本命阿米,一個牆頭阿米,還有一個早期的阿米(已脫坑),所以三不五時會聽到BTS的大名。再加上學生中也出現過幾個A.R.M.Y.,所以上課時偶爾也會提到。但終究是多如過江之鯽的眾多韓團之一,所以就沒想深入了解。
不過,到聯合國演說又是另一種高度了! 我找時間看完了RM(註三)約七分鐘的演說,然後看了一下維基百科的介紹,再找出他們剛出道的MV "No More Dream",嗯,喜歡,有些青澀卻帶著理想性,於是決定來做個功課(其實也是因為阿姐很期待我的reaction,青少年都想要被認同???)。
首先,從網路上各家Youtuber的視頻入手吧,不過一搜尋BTS的影片,數量多得驚人,只好先鎖定英文影片,且點閱量在50萬以上的。一方面,KPOP在亞洲受到歡迎已經不足為奇,但西方的流行音樂界一直是難以攻下的市場;另一方面,點閱量50萬以上應該代表有可參考之處。就這樣開始我的BTS之旅,一路看下來也花了不少時間,很多影片是Youtuber因為觀眾留言,希望他們能react to BTS的某首歌而產生的(阿米驚人的實力在此首度見識到)。Youtuber各出奇招,找了一堆non-Kpop fans,從高中生到6、70歲的爺爺奶奶;從一般普羅大眾到舞者、古典音樂家、音樂製作人...。讓他們一邊看BTS的暢銷金曲MV,一邊記錄其反應及感想。
這些Reaction的影片,大多提及下面幾點:
1. 顏值驚人:早已對韓流的花美男感到視覺疲勞的我,看到這些觀眾的反應也覺得有趣,通常觀眾會驚訝於BTS的皮膚怎麼保養得如此完美(別懷疑,這些觀眾大部分都是第一次看到Kpop)。
2. 燒錢的高質量MV:第一次看BTS的MV的觀眾都會因為MV有如電影般的敘事風格而驚嘆,而且MV中運用了豐富的隱喻及套路,內行的看門道,外行的就看熱鬧。而若是行家當然也會意識到這些MV多麼燒錢,老闆不惜投入鉅資拍攝,像Fake Love、Not Today、Blood Sweat and Tears,還有色彩繽紛的Idol。
3. 整齊有力的刀群舞:強調個人主體性的西方文化,對Kpop這種整齊劃一又帶著力與美的舞蹈,感到震撼,也是可以想見的。而且BTS的刀群舞似乎有個看不見的中心,不管隊形如何變化,始終維持著一種平衡的美感。很好奇編舞者是誰,但看過的影片中沒有提及。
4. 歌詞傳遞正向訊息:有時率性直白,有時帶著詩意的美感,不管是最初的No More Dream、後來的Dope、Mic Drop或是最近的Idol,都令人激賞,他們以自己的方式向現代的年輕人傳達著正面的理念和向前的動力。(同樣也不知道作詞、作曲者是誰,只能說BTS的背後除了A.R.M.Y.,還有一個強大的製作團隊。)。
BTS 2017、2018連續兩年獲得美國Billboard的獎項,並受邀於頒獎典禮上演出。從影片中粉絲的應援(應援口號是阿姐最關注的部分)及觀眾臉上陶醉的神情,連我這個不常接觸流行音樂的Ajumma都能感受到表演者散發的熱力(台下是有多少阿米啊?)。BTS也受邀到美國一些知名節目接受訪問,像Ellen show,GMA(Good Moring American)、The Tonight Show等節目,團員們表現得落落大方,主持人Jimmy Fallon問團員在聯合國發表演說後,下一個目標是什麼? Suga(註四)說:"Go to Grammy。" 以葛萊美獎為下一個目標,多麼激勵人心的宣言!
各方好評中,BTS所挾帶的韓流文化,甚至是東方元素已悄悄進入西方年輕人的價值觀,將KPOP推向高峰的同時,也正重劃著世界流行音樂的版圖。從No More Dream到Idol,BTS脫去了青澀的模樣,展開了色彩斑斕的翅膀,登上國際舞台,巧妙地在MV中置入更多韓國文化的元素,提醒大家他們的與眾不同的所來之處。
鄭明析牧師常說:看世界新聞時,要看到在其中 神的動工。為了高舉韓國這個國家,神的動工真的令人讚嘆,不論是經濟、足球、流行文化或是世界關注的南北韓的和平,在在說明韓國真是得到 神的祝福的國家。Ajumma大學時期因為來到了教會,開始對韓國的新聞特別留意,當時韓流就已嶄露頭角,隨後並以強勢的影視文化席捲亞洲各國,如此鋪陳20多年之後,擅長視覺文化的KPOP結合了社群媒體,將BTS推上了浪尖。有些人將BTS譽為這時代的The Beatles,然而相對於The Beatles,我想BTS將對這世代帶來更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並產生巨大的文化融合。
登上這巔峰後,這群"一生懸命"的年輕人將如何突破現有的成就,更提升層次地展現在世人的面前? 這令人難以想像,卻也相當期待。"這是防彈Style",他們以自己獨有的風格繼續走向更燦爛的星途,願 神祝福他們,在光芒中,能夠保持初心(但願他們的老闆也是),並且持續向前,一如他們的團名 Beyond The Scene(註五)。
阿姐,我這心得寫得還可以吧! 還有很多感想,但今天就到此為止。不過話說RM自學英文可以學得這麼好,真是天才,我想那演講稿應該是出自他之手。另外,看完BTS的影片,就回到自己的崗位上好好做該做之事吧!
(文中資料若有偏誤,歡迎指教!)
이런게 방탄스타일! DOPE!
註一、註五:BTS, 原名 방탄소년단/防彈少年團 / Bangtan Sonyeondan,意為「阻擋像子彈一樣的批評與時代偏見的音樂團體」。2017年「BTS」被賦予了新的定義「Beyond The Scene」。(詳見維基百科)
註二:A.R.M.Y., 防彈少年團的官方歌迷名稱為「A.R.M.Y」(韓語:아미),英文「Adorable Representative M.C for Youth」的縮寫,意指「值得人們景仰的饒舌青年代表」(詳見維基百科)
註二:A.R.M.Y., 防彈少年團的官方歌迷名稱為「A.R.M.Y」(韓語:아미),英文「Adorable Representative M.C for Youth」的縮寫,意指「值得人們景仰的饒舌青年代表」(詳見維基百科)
註三、註四:RM(Rap Monster),BTS的團長;Suga,BTS成員之一,一言難盡,欲知詳情,請見維基百科。
留言
張貼留言